首页

国产sm在线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8 07:25:06 作者:张国立说深圳不是文化沙漠 浏览量:41504

  中新网大理8月3日电 (记者 胡远航 韩帅南)由云南省侨办主办、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承办的“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近日走进昆明、楚雄、大理多地。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等17个国家的20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行走中追忆历史、触摸经济、感知文化,遇见多元和谐之美。

  在行走中追忆历史

  云南虽地处中国西南一隅,但历史文化悠久。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最早人类元谋人、世界著名航海家郑和、南方丝绸之路、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南侨机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聂耳……都与云南有关。

  此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用脚步丈量历史。他们先到滇池东岸的郑和故里、滇文化发祥地晋宁,追寻郑和足迹、了解古滇文化;又前往昆明西山,向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聂耳墓敬献鲜花;随后,走进“东方人类故乡”元谋县、茶马古道上的著名侨村东莲花,触摸史前文明及马帮历史。

图为郑和下西洋简表吸引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观看。 中新网记者 李嘉娴 摄

  在晋宁,人们以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郑和文化旅游节等多种方式,传承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郑和精神。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坚持“共享太平之福”“敦睦邦交”“强不凌弱”的原则,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技术,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受到拥戴。

  这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联想到:郑和到访过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至今仍保有“三宝山”“三宝庙”“三宝井”等众多纪念郑和的文化遗迹。他们将这段古老历史的现代延续,写进报道里。

  在东莲花村,马帮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八方游客。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游客一道,走进古道古村,追寻马帮记忆,打卡古民居建筑群……

  村内最具代表性的马如骥大院里的“诚一不二”四个大字和《上海街景》彩绘,引起秘鲁《秘华商报》总编辑谢允亭的注意,他说“这彰显了马帮商人的诚信理念和开阔眼界。”

  在行走中触摸经济

  云南有着“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美誉,物产丰富。茶叶、鲜切花、野生食用菌、中药材、核桃、咖啡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前列。

  连日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走进有着“亚洲花都”之称的斗南花卉市场、“中国野生菌之乡”南华县、“冬早蔬菜之乡”元谋县等前沿市场,感受云南经济脉动。

  置身花的海洋——斗南花市,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难掩激动之情。这里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聚集超8万花商,每天有数千万枝鲜花连夜发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鲜花拍卖、零售交易外,还有鲜花直播、鲜花快递业务等多种经济形态。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采访斗南花商。中新网记者 李嘉娴 摄

  “花海人潮涌动活力。”周瑞琮注意到,这活力的背后,有着众多支撑。先进的智慧农业,让鲜花花期精准可控;完善的冷链物流,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48小时内就能收到花束;不断提升的自主研发能力,让越来越多花卉新品种出现在斗南……

  在楚雄州南华、元谋等县,农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5G等信息化技术,也被运用到野生菌、蔬果等产业中。集农业大数据采集、数据交换、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给产业发展带来助力,让菲律宾《商报》编辑陈埏卫忍不住点赞。

  陈埏卫表示,东南亚国家读者特别关注中国产业发展新动态。他将用自己的笔和镜头,将云南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故事,展现给读者。

  在行走中感知文化

  云南,是中国世居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生活着26个世居民族。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此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体验火把狂欢,近距离感受彝族服饰、彝族歌舞、彝医彝药的魅力;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打卡大理古城、巍山古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体验白族扎染,品尝“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和面片、牛干巴等众多民族美食;主打丰富多元。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体验大理白族扎染。中新网记者 李嘉娴 摄

  在日本《留学生新闻》副总编龙丽华看来,踏足云南,就像踏入一个多元文化宝库。其虽已多次到访云南,但“每次都有新发现”。

  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时,龙丽华走进中缅边境腾冲、瑞丽等地,感受景颇族、傣族、佤族风情。这一次,她又近距离了解彝族、白族、回族等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它们又在云南和谐共处。”龙丽华称,“云南的美,是多元的美,更是和谐的美。”

  此行,海外华文媒体已刊发多角度报道云南的文、图、视频、新媒体稿件百余篇。众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还许下“N刷云南”的愿望。正如加拿大搜罗传媒总经理陈林所说,“云南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次怎够?”(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外精选演出剧目将亮相南宁剧场50周年演出季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践行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创新举措,努力培养更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辽宁检察机关依法对袁泰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海棠花娇嫩,花期最多十余日。于是在河边补栽了玉兰、碧桃、棣棠及更多品种海棠树,各色花儿你方绽罢我登场,能热热闹闹开一整个春天。监测显示,乌鸫、大山雀、白头鹎、燕雀等鸟类也流连忘返。

让“罕见”被看见 西京医院开展“罕见病”多学科联合义诊

当前,广州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产业链完整且强大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满足现代服装产业“小单快反”需求。借助广州成熟的服装产业链,快尚时装(广州)有限公司(简称“UR”)逐渐发展壮大,海外门店已拓展至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

“摩羯”将在南海部分海域掀起狂浪、狂涛

2024年,国博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深入开展藏品整理研究,为各项业务提供坚实保障。组织馆内外专家同步开展馆藏定级工作,持续对馆藏大藏经、石刻文物、碑帖、铜佛造像、考古发掘品类文物等进行系统整理。审定各门类文物3.3万余件。目前已完成青铜器定级2149件、瓷器定级18642件(套)、杂项定级1099件、革命文物定级1861件(套);国博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力度,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得到了深度结合。目前国博已经拥有一支50余人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文物保护队伍;此外,为配合“数说犀尊”智慧展览,国博利用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探伤等多种现代无损分析手段,首次对犀尊的材质、纹饰特征、制作工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器表金银纹饰的形貌和布局进行了详细复原,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金银铜器的纹饰与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期我们对机电外贸企业一季度经营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未来外贸形势预判较为乐观。超七成企业表示目前出口利润率与2023年全年相比基本持平或增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将实现稳健增长,其中,集成电路、“新三样”产品、家用电器出口预期较好,手机、计算机等出口额较大的行业国际需求企稳回升,民营企业出口韧性强劲。(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